- N +

百检—微生物检测的采样方案

从世卫组织对食源性疾病的病因的调查分析,80%以上的食源性疾病都是与生物相关的因素,比如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以及生物毒素。从事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,最终的目的也是要了解这些微生物的危害,从而从源头上减小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。
微生物主要通过空气、原辅材料、作业人员、制造装置、包装容器的途径来污染产品,而食品微生物的风险管理重在强化过程控制,微生物检验采样是过程控制是否满足要求的判断依据。
有些食品企业会对产品的成品和原材料进行理化和微生物的检测。特别是微生物的检测就需要注意样品的采样流程,包括人员服装、环境和取样方式。不然在抽检采样过程中没注意污染了样品,导致检测结果异常岂不是白费功夫?因此,我们今天着重聊聊如何实施食品微生物检验采样。
一、采样方案
目前最为流行的采样方案为国际食品微生物规范委员会(ICMSF)推荐的采样方案和随机采样方案,ICMSF的采样方案是依据事先给食品进行的危害程度划分来确定的,将食品分成3种危害度:
I类危害,老人和婴幼儿食品及在食用前可能会增加危害的食品;
Ⅱ类危害,立即食用的食品,在食用前危害基本不变;m类危害,食用前经加热处理,危害减小的食品。
采样方法是从统计学原理来考虑,将检验指标对食品卫生的重要程度分成一般、中等、和严重3档。根据以上危害度的分类,又将将采样方案分成二级法和三级法。
二级法,设定n、c及m值,采样数只设合格判定标准m值,超过m值的,则为不合格品。例如,生食海产品鱼,n=5,c=0,m=102,n=5即采样5个,c=0即意味着在该批检样中,未见到有超过m值的检样,此批货物为合格品。三级法则有n、c、m及M值。
设有微生物标准m及M值两个限量如同二级法,超过m值的检样,即算为不合格品。其中以m值到M值的范围内的检样数,作为c值,如果在此范围内,即为附加条件合格,超过M值者,则为不合格。
例如:冷冻生虾的细菌数标准n=5,c=3,m=101,M=102,其意义是从一批产品中,取5个检样,经检样结果,允许≤3个检样的菌数是在m--M值之间,如果有3个以上检样的菌数是在m--M值之间或一个检样菌数超过M值者,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。
n:系指一批产品采样个数。
c:系指该批产品的检样菌数中,超过限量的检样数,即结果超过合格菌数限量的最大允许数。
m:系指合格菌数限量,将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数量区别开。
M:系指附加条件,判定为合格的菌数限量,表示边缘的可接受数与边缘的不可接受数之间的界限。
以上是百检生物检测平台为您整理的生物检测知识,了解更多生物检测知识请上百检生物检测

上一篇:百检—微生物检测
下一篇:百检生物检测采样时需要注意什么